• 郵史漫談

    當前位置: 首頁?>?集郵百科?>?郵史漫談

    神州郵票研究會成立

    日期:2022-09-27

    打印

    【字號:

       1922年夏秋之交,在上海黃浦江浚浦局任職的張承惠和在華商證券交易所任職的陳復祥,邀請葉頌蕃、李輝堂、鄧伯昭、黎永錦、蔡寄云等人,在上海文監師路(又名蓬路,今塘沽路)陳復祥家中聚會,經討論,決議創辦上海神州郵票研究會,并推舉“研集最久”的京兆(北京)畫家張棣村為上海神州郵票研究會會長,葉頌蕃為副會長兼中文書記,張承惠為英文書記,李輝堂為審核員,陳復祥為交換部主任,鄧伯昭(亞細亞火油公司)、蔡寄云(江海關)、黎永錦(英美煙公司)、陳思明(牙科診所)、許錫臣(金星人壽保險公司)、朱詠清(金星人壽保險公司)等6人為評議員。同時制訂了該會章程和交換部暫行條例,為維護會員權益,條例規定交換票簿中之票不得售于會外。

                                                   
        張棣邨,北京畫家。神州郵票會發起人之一,以“研集最久”被舉為會長。海上郵界聯歡會發起人之一。中華郵票會董事(1926-1937)、第二任中文書記兼會計主任,參與編輯會刊《郵訊》(1936.3-1937.7)。曾指導新光郵票研究會的組織建設。1929年入上海江蘇銀行佐文書事,1930年秋一度赴漢口謀事??箲鸨l后返回北京,行前將郵集售予許伯明。
        上海神州郵票研究會成立后,先后入會的有蔡麗生(大精神學研究會會員)、顧緯亞(山東膠濟鐵路工程處)、柴冠群(同里江震鹽公堂)、朱烈卿(鹽務)、陶仰遽(福新面粉廠)、袁醴波(德和洋行)、譚蓉圃(德和洋行)、張葉笙(上海面粉公會)、區甘源(茶業)、程志江(友華銀行)、葉真源(商業)。到同年底,會員人數已達22人,因有外地會員,會名改為“神州郵票研究會”,取消了“上?!倍?。該會每月聚會活動一次。據陳復祥回憶,《神州郵票研究會會刊》編印后,又有上海徐子珊、蘇州張景盂和盧賦梅等人先后入會,至散會時已有會員近50人。
        1923年1月1日,該會編輯出版了第一期《神州郵票研究會會刊》。32開,36頁,鉛印直排,由上海白克路振興印務局承印,北四川路中華郵票公司代售,每冊定價二角。內中署名文章有:豹隱的《發刊辭》,陶仰遽的《論收集郵票之益》,黎永錦的《郵票之價值》,張悟庵的《新舊郵票說》《客郵錄》,柴冠群的《美國郵票收藏家之研究入微》《郵票蒐集家當注意水印》,葉頌蕃的《郵票上之四大要點》,李輝堂的《中國郵票史》,陳復祥的《中華民國郵票考》,蔡羈魂的《福州颶風郵票談》,張承惠的《月會演講記》,馮狂圣的《滑稽小說》。還刊有本會職員攝影、職員錄、會員錄、國外新聞、本埠新聞、新郵票消息,以及倫敦版與北京版郵票區別圖。并在征稿通告中說明“來稿刊出后當以相當舊郵票作酬謝”。
        該會的成立,反映出中國集郵活動的崛起和中國集郵者的進一步成熟,標志著外國在華集郵者主宰中國為主體的集郵活動時代的結束。會刊的出版,充分顯示出中國集郵者組織起來后,具有一種超越上海郵票會的高昂的愛國氣質。從會刊作者的陣容看,該會集中了當時中國集郵界的事業有成者,他們一開始便倡導郵票研究和集郵理論研究,以此振興中國的集郵活動,使中國的集郵事業在國際郵壇上占得一席之地。

                                                  
        該會存續一年左右,會刊也只出版一期。因“內部職員誤會意見”,即自行解散。它存在的時間雖很短暫,在中國集郵史上卻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足跡。

    上一篇:

    下一篇: